 



201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十二五”期末进入全省发达县(市)行列的目标,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民生保障”四项战略,牢牢把握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这一主线,全力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运行质量稳步提升,社会生产和谐有序,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民生保障逐步完善。
一. 综合
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GDP完成151332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6858万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754680万元,同比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541791万元,同比增长10.4%。产业结构比为14.3:49.9:35.8 。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9%,二季度增长13.9%,三季度增长12.8%,四季度增长12.8%。剔除不可比因素,按可比价计算,2013年我市GDP总量与2008年相比年均递增19.4%。图1 2008-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二. 农业
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489266万元,同比增长28.6%。其中:农业总产值132829万元,增长27.3%;林业总产值9311万元,增长34.7%;牧业总产值187701万元,增长43.4%;渔业总产值150933万元,增长15.3%;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8492万元,增长11%。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2160公顷,比上年减少547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27.3万吨,油料作物总产量3.9万吨,蔬菜总产量19.9万吨,肉蛋奶总产量13.1万吨,水果总产量6.3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5.6万吨,油料作物、蔬菜总产量同比增幅较大,粮食、肉蛋奶略有增长,水果和水产品同比下降。
我市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467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800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山(沙)育林4667公顷。
表1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指 标 单位 2013年 增长(%)粮食总产量 吨 272649 0.1蔬菜总产量 吨 199120 131.3 水果总产量 吨 63202 -4.6 肉蛋奶总产量 吨 130519 7.2 水产品总产量 吨 156350 -16.2
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建国家粮油高产示范区3个,完成节水滴灌3.5万亩。新建和改扩建设施农业小区200个,新建畜禽养殖小区15个,建成1万平方米的省级工厂化蔬菜育苗中心。新栽名优果树59.2万株,发展经济林1.5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市级以上农事龙头企业8家,九股河饲料加工项目竣工,馨予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有序推进。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完成水利骨干工程135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万亩。修建一事一议村内道路121.2公里、安装路灯1105基,新建农村文化体育广场47个。筹集资金6856万元,全面启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重点支持49个试点村建设,配备村内保洁员147人,修建道路边沟629公里,植树29.4万株,建设垃圾收集处理设施1959个、养殖粪便处理设施65个、高压水冲厕所1000个,东辛庄镇建成我市首个乡镇污水处理厂。
全年化肥使用量5.5万吨,比上年增长1.5%。全市总用电量7640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工业用电量1965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7%。
三. 工业和建筑业
2013年,全市工业生产稳定增长,泳装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徐大堡核电项目顺利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3家。成功承办第三届国际沙滩·泳装文化博览会。泳装园投产企业达到8家。支持泳装电子商务发展,签约入驻阿里巴巴中国产业带,网络交易额突破10亿元。
2013年,我市全部工业增加值36.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796208万元,比上年增长3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725600万元,比上年增长3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产值1742003万元,比上年增长33.3%;产销率达到97%。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5808万元,比上年增长7.4%。我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455231万元,比上年增长30.4%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7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3%;房屋竣工面积12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
四. 固定资产投资
2013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1456354万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91616万元,同比增长26.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64738万元,同比增长46%。投资总额中工业投资264281万元。
房地产投资本年完成237663万元,同比增长117.8%。房地产施工面积25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9%。房屋竣工面积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2.5%。图2 2008-2013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情况
五. 交通和邮电及旅游业
2013年, 交通邮电业平稳运行。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5.6亿元。全年完成客运量277.8万人次,完成周转量18057万人公里,完成营运收入588万元。全市实现邮政业务总量3234万件,比上年增长2.6%;邮政业务收入实现3553万元,比上年增长5.4%。电信业务总收入实现12921万元。
旅游业持续向好。高家岭汤上温泉酒店、首山丽汤温泉酒店主体竣工,海上海酒店正式营业,新增快捷宾馆67家,旅游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积极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强化旅游行业监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6%;旅游总收入突破30亿元,比上年增长20%。
六. 内、外贸易业
2013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9433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564722万元,比上年增长1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4711万元,比上年增长20.3%。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429321万元,比上年增长13.8%;乡村实现零售额210112万元,比上年增长13.9%。
对外经济贸易充满活力。2013年全年外贸出口供货总值232752万元,比上年增长25%,我市成为首批省级花生出口示范区;引进省外内资1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3亿美元。
七. 财税与金融
2013年我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2741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地方财政收入306846万元,比上年增长7.0%。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85846万元, 比上年增长19.5%,地方财政支出443037万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科技支出3650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农业支出40917万元,比上年减少11.2%;教育支出54382万元,比上年减少16.8%;社会保障支出44885万元,比上年增长33.3%。
全年各项税收总额实现121085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国税实现2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6.0%;地税实现95085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图3 2008-2013年我市税收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万元 %
201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36985万元,比上年增加293619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41115万元,比上年增加14820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137122万元,比上年增加377729万元。
八. 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滨海温泉新城建设全面展开。加快推进道路工程建设,“三横六纵两环”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国际比基尼广场展览中心主体完工,香港俊安泉海御龙湾进场施工,富都红麦坊旅游度假区、天诚泳业服务平台、大唐龙海湾城市综合体等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古城保护利用步伐加快。完成钟鼓楼、南门城楼维修和文庙油饰,国保单位安防工程投入使用。完成北二街554户居民搬迁,南辛庄回迁楼和宁远驿馆、宁远戏院主体完工,与中广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达成古城整体保护利用合作意向。
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坚持用高标准规划引领城市发展,编制各项发展规划21个。“兴盛之城”城市主题雕塑正式落成。兴城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过半,河口省级湿地公园通过审批。筹集资金2.89亿元,修建首山路等城市干道31.7公里,安装路灯263基,铺设人行步道方砖6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10千伏电力线路150公里。高标准实施龙兴路绿化、兴海公园和首山入口改造等工程,新增城市公共绿地12.4公顷。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拆除违章建筑3.7万平方米,移除违栽苗木15万株。
全年平均气温 8.8 ℃,年降水量达到435.9mm,比上年减少402.9 mm。
安全生产方面,2013年,我市共发生各类事故12 起,死亡12人,直接经济损失121.9 万元。其中: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120 万元;交通事故10 起,死亡10 人,直接经济损失1.9万元。
九.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3年,我市科技项目申报工作有新进展,全年共申报国家、省、市三级项目11 项,成功立项4项;今年审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共 14 家;今年审定高新技术产品 2 个。今年全市共申请专利112项,新授权专利 64项,其中发明专利 4 项。
今年获葫芦岛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其中兴城市花生新品种“花育34”引进与大面积推广项目获葫芦岛市级进步一等奖;葫芦岛市工大迪安科技有限公司“对接锚杆煤巷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葫芦岛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投入资金1.33亿元,建成辽宁工大附属中学、南一小学新校区,完成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建设省级标准化学校40所;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4所、改扩建7所。滨海经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主体完工,第二幼儿园开工建设,渤海船院新校区竣工。公开择优聘用131名大学毕业生,全部充实到农村教师队伍。
2013年年末全市拥有各级中小学校154所。其中,新建和改造中小学校1所;全市在校学生54549人。其中高中在校生8461人,减少192人;初中在校生15581人,减少1597*人;小学在校生30507人,减少2603人。2013年,我市为省内外各大中专院校共输送考生2828人,其中本科生1405人,专科生1423人。
2013年,文化体育事业成果显著。曹庄小学独轮车队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上精彩亮相,我市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称号。新建社区书屋7个,举办第二届农村文化节和“兴城之夏”文化广场活动。白塔峪塔、磨石沟塔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进兴城”历史文化丛书出版发行。我市被评为辽宁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市),档案馆成功晋升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
2013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18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回归公益性,市医院康复综合楼和120急救中心投入使用。免费为农村适龄妇女进行“两癌”筛查1.6万人次。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我市获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县(市)称号。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1个,其中,正规医院6 家,农村卫生院27个;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4家(都在城内);食品监督1 家;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家。市本级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455张;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人员1973人,其中,医师以上人员352人。
十.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3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42299人,非农人口131846人,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4.3%。全年出生人口3282人,人口出生率为5.96‰;死亡人口2619人,死亡率为4.76‰;自然增长率为1.20‰;计划生育率为98.35%。
城乡居民生活收入持续增长,年末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6328元,比上年增长34.3%。图4 2008-2013年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及其增长速度
我市抽样调查显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10083元/人,比上年增长12.1%。图5 2008-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2013年,我市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社会养老、城镇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1.7万人、11.4万人、1.8万人、2.8万人和1.8万人,实现基金收入3.9亿元,比上年增长23.9%。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50元,将肺癌等12种疾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筹集资金6288万元,完成11家单位改制工作,妥善解决了990名职工长远生计问题。筹集资金567万元,提高城乡低保户、五保户补助标准。发放救灾、救济、救助款2058万元,受益群众3.7万人。注:本公报各项数据为快报数据或初步统计数据,带*数据上年数有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