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是公民重要的法定身份证件,其主要功能是公民从事有关活动时证明本人身份。自10月27日起,我市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工作陆续在全市展开,今后市民在申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时,将需采集指纹信息。已经领取的尚在有效期内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下称二代证),仍可以正常使用,自愿提前换领登记指纹信息居民身份证的群众,公安机关也将予以办理。
记者从市公安局社区警务支队了解到,目前,我市公安机关对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和居民身份证指纹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相关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等工作均已完成,各县(市)区的派出所都已具备了开展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工作的条件。
记者来到龙港公安分局玉皇派出所的户籍大厅,在身份证照相室的桌子上,放有一个白色梯形指纹采集仪,中央仅供单手放置。民警为记者演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开始指纹录入时,系统会提示居民身份证办理人,单手手指录入3次。此时在民警一端的计算机上,可以看到3次录入黑白色指纹图像,图像下方有系统自动为3幅图像的质量打分,并最终选择图像质量最高的一个图像进行注册。整个采集登记过程一般在2分钟左右即可完成。
离开派出所,记者随机采访了周边小区的几位市民。家住阳光四季花园的43岁的李女士很赞成身份证实行指纹登记,表示会考虑主动换证:“我觉得更安全了,说不定将来办各类手续也会更方便一些。”70岁的吴先生表示自己上了年纪,换新证最大的好处可能就是“身份证不会被冒用”。
今年8月1日起,市公安局在连山、龙港两个区的4个派出所率先开展了居民身份证指纹登记试点工作。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受理登记指纹信息身份证4100余件,群众调查结果显示,满意率为100%。不过,其中引人注意的一点是,试点指纹登记的失败率为6%-7%。“指纹登记失败率是会存在的。”龙港公安分局社区警务大队教导员于书歌说,“在现实生活中,有少数人的指纹图像无法提取到足够的特征信息,还有一些人因为手指残缺等原因无法采集指纹信息,出现这两种情况都无法在居民身份证中存储指纹信息,出现这种情况时会在居民身份证芯片中予以明确标注,社会用证单位在核验居民身份证时看到标注,将不再要求持证人比对指纹信息,所以不会影响居民身份证的正常使用。”
那么,登记指纹信息有什么用呢?市公安局社区警务支队支队长宋雨春介绍,使用具备指纹登记信息的居民身份证,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防止居民身份证冒领和制假的现象发生,人证核对会更准确,对社会用证机构和居民来说使用也更方便。现在人证核对只能人工对比照片,这就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很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但如果比对指纹,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
据了解,依据公安机关规定,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指纹登记身份证时,需要携带本人《居民户口簿》和相关材料到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根据规定,登记指纹信息不另外收费。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登记指纹信息的居民身份证只需缴纳工本费,收费标准及办理周期与原来一样。
△△△细节解读
哪些情况需要申请换领、补领新证?
民警解答:国家规定换发新一代居民身份证、居民身份证有效期满、公民姓名变更或者证件严重损坏不能辨认的,应当换领新证;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出现错误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更正并换发新证;领取新证时,必须交回原证。此外,居民身份证丢失的,则应当申请补领。
新证丢失后是否会泄露指纹信息?
民警解答:由于系统所提取指纹信息的操作是单向不可逆的,所以提取出的特征信息都是经过公式运算的编码,无法被再次还原成指纹图像;也就是说,哪怕居民的指纹信息被窃取,犯罪分子也无法根据这些信息还原出原指纹图像。
指纹信息的存储是否安全?
民警解答:公安机关对于采集、传输、存储包括指纹信息在内的公民个人信息采取了严密的安全保护措施,公民的指纹信息仅限在公安机关内部运行;具体应用时,也只是将现场持证人的指纹与身份证存储的指纹特征点比对,不会直接显现出指纹图像。逐步开展指纹信息登记后,可以有效地防范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等违法问题,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免受不法侵害。
泄露居民身份证个人信息怎样处罚?
民警解答: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相关链接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身份证制度,大多数采用IC卡技术制作身份证,类似我国一代证那样采用聚酯薄膜密封技术的已很少。在实行身份证制度的国家中,有56个在证件中加入指纹信息。包括我国香港、澳门地区及西班牙、马来西亚、比利时、印度等,英国、美国等国则未登记指纹信息。
香港于2003年启用新智能身份证,新证芯片内储存有持证人的相貌及其两只拇指指纹的模板,以便出入境等部门核实持证人的身份。持证人可自由选择是否加入一些其他用途在智能身份证内,例如储存数码证书、公共图书馆图书证及驾驶执照等。 ■本报记者 周春梅 |